栏目:an 查看: 11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一般用作褒义,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例子:1. 汉・扬雄《长扬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2. 东汉・班固《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3. 《后汉书・和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4.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5.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昱尝从容进问道:‘太夫人可忆换鹿车时否?’少君应声道:‘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我怎敢相忘呢?’”
正音:“不”,读作“bù”,不能读作“bú”。
辨形:“不”,不能写作“步”。
辨析:“安”在此与“危”相对;不是“安详、安逸”的意思。
寓意:由于人的天性懒惰,在安适之中常常因司空见惯和安逸因此少有动脑,更甚者总是只顾眼前享受而冲淡了防患意识。当灾难不期降临时即悔之晚矣。生活麻痹所酿成的灾难,可以说不胜枚举。鲍叔牙告诉人们身处太平顺达的境遇却不忘记出现危险祸患的可能性,时常提醒自己加以警戒,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或推迟祸患的降临。
故事: 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位于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公子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一天,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喝酒,齐桓公跟鲍叔牙说:“先生为什么不给我们祝酒呢?”鲍叔牙捧着酒杯站起来,说:“希望君王您不要忘记当年在莒国逃难的日子;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和公子纠的逃亡生涯以及最后被绑缚着从鲁国遣送回齐国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假扮牛贩而高歌于大王车前的时候!”齐桓公离开席位向鲍叔牙拜谢道:“我和两位大夫都不会忘记这番教诲,齐国一定不会就此衰败的。”鲍叔牙这番话是要提醒桓公和大臣们居安思危,这样才不会骄傲跋扈,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江山。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旧唐书・卷八十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to be mindful of possible danger in time of peace(In peace do not forget danger)
無事な時にも危険に用心するこ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