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lian 查看: 21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
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出处:唐・魏征《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他写的文章总是连篇累牍,大家都不爱看。
正音:“累”,读作“lěi”,不能读作“lèi”。
辨形:“篇”,不能写作“遍”;“牍”,不能写作“读”。
谜语: 写个没完 (谜底:连篇累牍)
故事: 隋文帝时治书侍御史李谔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华而不实,决定上书隋文帝通过行政手段来改变文风。李谔的《请正文体书》深得隋文帝的赞许,就发布政令不许天下文人用连篇累牍去吟咏风花雪月,要做到就事论事,言之有据。
牍,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木片。“连篇累牍”指写字用的竹简、木片编串堆积在一起。形容文章篇幅冗长。#语出《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长篇大论”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1]积案:堆满几案。案,长桌。
另可参考:《北史・卷七七・李谔列传》
据《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载,李谔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与治书侍御史的官职,又被封为南和伯。他为人正直,通达时务,很受众人的推崇。他的学问和口才都很好,对任何时事不满就写文章上书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文帝几乎都会接纳。李谔看到当时人所写的文章,多半承袭六朝的风格,词藻虽华丽,但内容却十分空洞。于是上书皇帝,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古时候风行教化,人人知书达礼,写的文章都能表达美德与大道。但是到了后来,礼教渐渐衰落,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计较字词的运用,内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风花雪月。李谔认为这种风气对社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应该立即矫正。文中用“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等句,说明六朝以来的文学,每每篇幅冗长,但内容却很空洞,题材多属咏物,文章尽是词藻的堆砌而已。“连篇累牍”这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文章篇幅冗长。
01.《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源)
02.《朱子语类・卷八三・春秋・经》:“后来张文潜深取之,故其所著虽连篇累牍,不过只是这一意。”
03.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04.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
05.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諠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这词章之中,艳体诗又占了一大半,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
语义形容文章篇幅冗长。
类别用在“冗长繁复”的表述上。
①读者对短文的喜爱,胜过那些连篇累牍的长文。
②王经理连篇累牍的报告,使得与会者都昏昏欲睡。
③文章应该写得简明扼要,连篇累牍的作品不易受人欢迎。
④他那篇文章连篇累牍,看似立论丰富,其实只是废话一堆。
⑤这只是个简单的论点,你却写得连篇累牍,只怕读者不想看。
⑥经理看了看说:“只须几句话交代即可,何必写得如此连篇累牍呢?”
⑦那种连篇累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⑧虽然这是个值得深入报导的题材,但连篇累牍的论述却不易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同义“连篇累牍”及“长篇大论”都可用来形容文章篇幅极长。
异义“连篇累牍”侧重于言词多余,不够精简;“长篇大论”泛指篇幅很长。
连篇累牍 | 长篇大论 | 例句 |
---|---|---|
✅ | ❌ | 那种连篇累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
❌ | ✅ | 他这报告长篇大论的,一时之间看不完。 |
at great length
ながながと書(か)き連ねる
ein Aufsatz nach dem anderen(langatmig und weitschweifig)
бесконечный ряд страни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