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hi

势不两存

栏目:shi 查看: 6

势不两存的意思,下面是势不两存的详情
  • 势不两存的拼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 势不两存的注音:  ㄕˋ ㄅㄨˋ ㄌㄧㄤˇ ㄘㄨㄣˊ
  • 势不两存的繁体字:  勢不兩存
  • 势不两存的近义词:  势不两立,势不两全,势不并立
  • 势不两存反义词:  亲密无间
  • 势不两存的组合结构:  abcd 主谓式
  • 见“势不两立”。

    出处《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例子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释义】

    即“势不两立”。见“势不两立”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势不两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最为强大,其余六国为了不被强秦所并,无不用尽计谋。纵横家苏秦提出了合纵政策,主张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之力,共同抵抗秦国。《战国策・楚策一》中记载了苏秦对楚威王的游说。首先,他极力称赞威王的贤能与楚国的地大物博。接著,话锋一转,讥刺威王的软弱。他分析楚国的情况,认为楚国的实力极为雄厚,若还必须侍奉秦国,那其余各国就更应理所当然的向秦称臣,到那个时侯,秦国就可以轻易的吞并各国了。再纵观天下局势,各个诸侯国中,秦国对楚国最为忌惮,楚国的气势若强盛,秦国就会相对的消弱,反之,楚弱则秦强,两股势力互为消长,绝不会同时并存。所以,苏秦建议威王应该联合邻近各国,把秦国孤立起来,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战国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战国时张仪为破楚、齐、燕、韩、赵、魏六国的联合,于是分别利诱六国与秦国亲善。当游说楚王时,他以秦、楚二强若欲相争而无法并存,则秦必采军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为要胁,而欲迫使楚国改与秦国联合。其中也用到“势不两立”一语。后来“势不两立”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并存。

    【书证】

      01.《韩非子・孤愤》: “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02.《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

    at daggers drawn(completely incompatible)

    противостоять друг другу

展开全文
上一组:矢不虚发
下一组:识时达变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