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tao 查看: 35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例子: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正音:“夭”,读作“yāo”,不能读作“wù”。
辨形:“逃”,不能写作“桃”。
辨析:见“溜之大吉”。
歇后语: 桃树底下荡秋千 —— 逃之夭夭
谜语: 兆 (谜底: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之“逃”,典源作“桃”。比喻逃跑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金蝉脱壳”、“溜之大吉”
桃之,其华。,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
[2]灼灼:音zhuó zhuó,鲜美明亮的样子。
[3]之子:此人。
[4]于归:指女子出嫁。
“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是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转用过来。本来“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夭夭”是美丽茂盛的样子,所以底下一句“灼灼其华”,强调了桃花开放得鲜艳明亮的样子。这两句是《诗经》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又因为“桃”和“逃走”的“逃”同音,所以有人就开玩笑地将人逃跑了的这件事,借用了“桃之夭夭”来比喻,更将“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于是就成了“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此处的“夭夭”已经不具原来的意思了。
01.《石点头》第九回:“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著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
02.《三侠五义》第六回:“包公接到文书,将一切事宜交代署印之人,自己住庙。李保看此光景,竟将银两包袱收拾收拾,逃之夭夭了。”
0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后,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语义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类别用在“仓皇逃跑”的表述上。
①赌徒一听到警察来了,马上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②为了躲避警方追捕,他急忙趁著黑夜往山区逃之夭夭。
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情势既然不利,我们还是赶快逃之夭夭吧!
④乌贼遇到敌人时就会射出墨汁,然后趁著敌人看不清时逃之夭夭。
⑤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早就逃之夭夭了。
slip away
行方(ゆくえ)をくらます
prendre la poudre d'escampette(s'éclipser)
sich aus dem Staub machen(über alle Berge s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