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wen 查看: 7
见“文不加点”。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作文一气呵成。
例子:《南史·傅縡传》:“时陈文帝使颜晃赐阳杂物,阳托縡启谢,词理周治,文无加点。”
即“文不加点”。见“文不加点”条。
此处所列为“文不加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古人书写时,如遇错字,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表示删去。所以“文不加点”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不加以涂改,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笔成章,如东汉的祢衡写〈鹦鹉赋〉时就“文不加点”。祢衡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祢衡答应了,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下笔如飞,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将〈鹦鹉赋〉完成了。后来“文不加点”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后来“文不加点”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笔立成,不需涂改。
01.《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下・祢衡》:“衡(览)〔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02.《南史・卷六九・傅縡列传》:“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玚托縡启谢,词理周洽,文无加点。”
never to make the slightest change in one's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