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en

刎颈之交

栏目:wen 查看: 7

刎颈之交的意思,下面是刎颈之交的详情
  • 刎颈之交的拼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 刎颈之交的注音:  ㄨㄣˇ ㄐㄧㄥˇ ㄓ ㄐㄧㄠ
  • 刎颈之交的繁体字:  刎頸之交
  • 刎颈之交的近义词:  生死之交,患难之交
  • 刎颈之交反义词:  狐朋狗友,酒肉朋友
  • 刎颈之交的组合结构:  abcd 偏正式
  •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子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的派遣,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能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拜为上卿。武将廉颇受不了,多次想找蔺相如的茬,蔺相如以国事为重避免了矛盾。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后来成为刎颈之交。

    【释义】

    刎颈,用刀割脖子。“刎颈之交”指彼此可为对方割颈以明心意。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语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

    【典源】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争列。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请辞去。”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至此也。”相与,为刎颈之交

    注解

    [1]相如:蔺相如,战国时赵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微,终以智勇而显贵。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带著璧使秦,见秦王毫无诚意,便以智谋将和氏璧完整带回赵国。后来又在秦、赵渑池之会,面斥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2]廉颇:战国时赵人,生卒年不详。为赵国名将,屡败齐、魏等国,以敢善战闻名于诸侯。

    [3]已而:不久、后来。

    [4]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

    [5]不肖:不贤,无才能。于此用为自谦之词。

    [6]固:坚决、强硬。

    [7]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公元前325—前251),战国时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谥昭襄。在位时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国势强盛。然于和氏璧事件与渑池之会中,皆受挫于蔺相如。

    [8]叱:呵斥、责骂。

    [9]肉袒负荆:裸露上身,背负荆条。袒,音tǎn,脱衣露出上身。荆,指荆木枝条制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10]宽:度量宏大、包容宽恕。

    [11]卒:终于。

    [12]驩:音huān,通“欢”,友好。

    【典故】

    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代,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两个贤臣。蔺相如因为在与秦国的两次外交攻防战中,凭借著勇气与机智使赵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升任为上卿,朝廷朝会时的位置还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而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屡屡建功,而蔺相如只不过是逞逞口舌之能,便从一个出身卑贱的门客高升至上卿,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廉颇于是宣称:一定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了以后,便刻意回避廉颇,常常以生病为由不出席朝会。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廉颇,也要车夫先把车拉开躲到一边。结果,大家都认为蔺相如畏惧廉颇,廉颇因此十分得意。蔺相如虽然不以为意,但他的门客、亲信却对他怯懦的行为感到不满,引以为耻,纷纷求去。这时蔺相如才解释说:“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责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只是想到秦国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赵国,是因为对我们两个人有所顾忌。如果我们互相争斗,有任何一方伤亡,都可能会使国家遭致兵祸。国家的安危当然重于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会不断地忍让啊!”后来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让他觉得非常惭愧,于是脱了上衣,背负著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认错,请求原谅。宽宏大量的蔺相如并不怪罪他,反而与他结交,两人从此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后来原文中的“刎颈之交”就用来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书证】

      01.《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源)

      02.《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03.《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诸葛丰》:“夫以布衣之士,尚犹有刎颈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

      04.《南史・卷七二・文学列传・檀超》:“萧惠开为别驾,超便抗礼,……惠开欣然,更为刎颈之交。”

      05.《隋书・卷七○・李密列传》:“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赒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

      06.《隋书・卷八五・宇文化及列传》:“日夜聚博,约为刎颈之交,情相款昵,言无回避。”

      07.《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柳逊尝为张濬租庸判官,又王溥监修日奏充判官,授工部侍郎,又与赵崇、裴贽为刎颈之交。”

      08.《旧唐书・卷五六・杜伏威列传》:“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

      09.《旧唐书・卷一七O・裴度列传》:“时翰林学士元稹,交结内官,求为宰相,与知枢密魏弘简为刎颈之交。”

      10.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那负朋友的,受他的周济,亏他的游扬,真是如胶似漆,刎颈之交。”

      11.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今在一处,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合意,生死相护。”

      12.清・张潮《幽梦影》:“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

    【用法】

    语义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类别用在“生死之交”的表述上。

    例句

    我俩虽是金兰之友,却非刎颈之交

    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你我可算是刎颈之交了,今日你有事,我还能袖手旁观吗?

    他平生交游广阔,酒肉朋友多的是,刎颈之交一个也没有。

    他虽然不是我的刎颈之交,却是我可以倾吐心声的忘机之友。

    你一直声称是我的刎颈之交,为什么在我落难时你却逃之夭夭呢?

    我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已满足,从未奢望要有所谓刎颈之交

    friends sworn to death(be David and Jonathan; Demon and Pythias friendship)

展开全文
上一组:稳如泰山
下一组:文质彬彬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