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wo 查看: 30
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正音:“尝”,读作“cháng”,不能读作“cáng”。
辨形:“薪”,不能写作“新”。
辨析:“卧薪尝胆”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卧薪尝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
谜语: 勾践 (谜底:卧薪尝胆)
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越王句践躺卧在柴薪上,不时舔尝苦胆,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典出《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
既赦,越王国,乃苦身焦思,置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吴:周代诸侯国。周太王之子泰伯居吴,武王克殷,封其后为诸侯。从秦伯十九世而至寿梦,吴始益大,僭号称王。故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及春秋末传到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2]越:周代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为楚所灭。
[3]句践:春秋时越王,生卒年不详。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屈膝求和。归国后,任用文种、范蠡,卧薪尝胆,矢志复仇,终于兴兵灭吴,并渡淮水,会诸侯,受方伯之命,称霸江淮间,名震中国。或作“勾践”。
[4]反:通“返”,回来。
[5]胆:一般解为动物之胆囊,或以为当指具苦味之胆草。
[6]尝:同“尝”,用口辨别滋味。
据《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经常打仗,在一次战役中,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困于会稽。后来经过一番努力,获得夫差的赦免,回到越国。句践回国后,刻苦自励,夜晚就睡在柴薪上,并且在席位的上方悬挂一颗苦胆,不论是坐著或是睡前都会仰首看胆,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舔尝苦胆,用来自我惕励,不可忘掉会稽之耻。他最后终于灭掉吴国,雪耻复仇。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卧薪尝胆”,用来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01.《朱子语类・卷一一一・朱子・论民》:“这须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费,卧薪尝胆,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图求,一起而更新之,方始得。”
02.《宋史・卷四一三・赵必愿列传》:“愿陛下精思熟虑,约己爱民,必如勾践之卧薪尝胆,必如卫文公之帛衣布冠,可也。”
03.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04.《辽史・卷七一・天祚文妃萧氏列传》:“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05.《明史・卷二七七・丘祖德列传》:“国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尝胆、食不下咽时,顾置酒大会耶!”
06.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一出:“为臣子者,须当卧薪尝胆,带甲枕戈,为国家出一死力,排难解纷。”
07.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五出:“小弟此去,敢不卧薪尝胆?他日南还,共建大业,岂非至愿乎!”
08.《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仆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
09.《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10.《清史稿・卷四二六・李宗羲列传》:“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语义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类别用在“雪耻复仇”、“奋发进取”的表述上。
①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②句践在回国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复兴了越国。
③一时失败何足畏,若有卧薪尝胆的壮志,一定能反败为胜。
④在补习班拚重考时,老师说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才会成功。
⑤为了一雪前耻,且让我们卧薪尝胆,埋头苦干,以图东山再起。
⑥只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就算身处逆境,也有成功的希望。
⑦为了扭转劣势,他带领全体员工力拚业绩,真是卧薪尝胆,艰苦备尝啊!
stoop to conquer
臥薪嘗胆(がしんしょうたん)。目的(もくてき)を成(な)し遂(と)げるために,艱難辛苦(かんなしんく)すること
couver sa vengeance
sich die Demütigung der eigenen Nation immer wieder bewuβt machen
спать на хворосте и пить жёлч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