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i 查看: 8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辨析:见“全心全意”。
谜语: 1. 忆 (谜底:一心一意)
2. 日立 (谜底:一心一意)
同心同意。亦用于指心意专一,毫无他念。#语本《杜氏新书》。△“全心全意”
喜欲恕折节谢己,讽司马宋权示之以微意。恕答权书曰:“况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意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无不致嫌隙也。而议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当待以善意,更堕其调中。仆得此辈,便欲归蹈沧海乘桴耳,不能自谐在其间也。然以年五十二,不见废弃,颇亦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见亮,使人刳心著地,正与数斤肉相似,何足有所明,故终不自解说。程征北功名宿著,在仆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若令下官事无大小,而后行,则非上司之意;若咨而不从,又非上下相顺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杀胡之事,天下谓之是邪,是仆谐也;呼为非邪,仆自受之,无所怨咎。程征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诸君子自共为其心耳,不在仆言也。”喜于是遂深文劾恕。
[1]典故或见于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
[2]咨:征询;商量。
[3]弹绳:木匠弹绳墨以取直。比喻定下准则。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据《全唐诗・卷七七・骆宾王》引)
寄语天上弄机人,寄语河边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一心一意”出自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其中记载,三国时魏国大臣杜恕在写给上司宋权的一封信中说到:“若令下官事无大小,咨而后行,则非上司弹绳之意;若咨而不从,又非上下相顺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意思是自己虽为下属,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问过上司,那么上司订定的原则就没有意义了;假使问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决定去做,也是不应该。所以在很多事上,就自己作主了。其中“推一心,任一意”是指揣测上司的想法,与上司同心。“一心一意”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舍。他妻子见惯了的,况是女流,愈加信佛,也自与他一心一意,虽是生意浅薄,不多大事,没有一日不舍两文的。”“一”也有专注的意思,因此后世也用“一心一意”表示心意专一之意。如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指两人的情感浓厚、专一,无穷无尽,用如胶似漆都无法形容。后来“一心一意”这个成语就从“推一心,任一意”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同心同意或心意专一,毫无他念的意思。
01.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02.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
03.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八出:“如今我两人一心一意,永无闲言。”
04.《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有此话,有烦妈妈上覆他,叫他早自挣挫,我自一心一意守他这日罢了。”
05.《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舍。他妻子见惯了的,况是女流,愈加信佛,也自与他一心一意,虽是生意浅薄,不多大事,没有一日不舍两文的。”
06.《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陈正公见他如此至诚,一心一意要把银子借与他。”
07.《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说钱典史听见这条门路,便一心一意的想去钻。”
语义心意专一,毫无他念。
类别用在“潜心专注”的表述上。
①他工作时精神格外集中,一心一意想著快点完成任务。
②只要肯一心一意专注做事,成功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加。
③她一心一意想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④陈妈妈总是一心一意为了儿女付出,只要是孩子要求的,她一定努力给予满足。
⑤姐姐从小到大一心一意只想当画家,努力多年后,终于在今天开办个人画展,完成宿愿。
give one's whole mind to
一意専心(いちいせんしん)
mit Leib und Seele(sich einer Sache ganz hingeben)
всем сердцем(от всей душ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