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u 查看: 12
盖:遮掩;弥:更加;著:明显。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例子:《明史·蔡时鼎传》: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私伪萌生,~。
犹“欲盖弥彰”。见“欲盖弥彰”条。
此处所列为“欲盖弥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孔子的《春秋》,在鲁昭公三十一年记载了一条史事:“冬,黑肱以滥来奔。”《左传》对这条记载作了这样的阐释:鲁昭公三十一年冬天,邾国人黑肱带著滥城投奔鲁国。按《春秋》的笔法,原本地位低下的人和枝微末节的事情并不值得记载,这则史事会被记录下来是因为关系到鲁国的国土变动。君子说:“出名不可以不慎重,就像黑肱,虽然他带著土地投奔鲁国,是为了求生存而非求出名,但是被史书记录下来,反而留下坏名声。所以君子在行动时会想到礼,在做事时会想到义,不会为了利益违背礼,也不会作出不义的事后,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声,《春秋》却不加记载,有的人想要掩饰,反而被明白地记了下来,这是为了惩罚不义之人。”后来“欲盖弥彰”这句成语,就从原文“欲盖而名章”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想要掩饰过失,反而使过失更加明显。
01.《明史・卷二三○・蔡时鼎列传》:“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中而忮刻。私伪萌生,欲盖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