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女性百科 查看: 39
又到一年一度「国庆档」。
虽然相比往年众片扎堆的激烈局面,今年稍显平静。
但这并不影响鱼叔的观影热情。
其中有部电影,早在官宣之初,就迫不及待了。
今天第一时间看完点映, 果然,够燃,够感动 。
这就来说说——
《万里归途》
Home Coming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难得一见的「外交官撤侨题材」。
大漠黄沙,战火激燃,整体上凸显着商业大片的气质。
主创阵容也很吸睛。
导演,饶晓志。
代表作《无名之辈》让人见识到他调动群像的控场能力,以及执掌大制作商业片的潜质。
终于等到了《万里归途》,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实力。
还有《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顾问王红卫担任监制,大场面的视听效果也有了保障。
再看演员阵容,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
其余演员也是实力派熟脸,包括万茜、李雪健、张子贤、王迅等。
好故事遇见好演员,自然会碰撞出火花。
片名《万里归途》,意味深长。
虽只有四个字,却无比沉重。
归途的指向很清晰,就是家。
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
但回家的过程,遥遥万里,极其艰辛。
故事发生在努米亚共和国,内乱不止。
反叛军和政府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交战。
从公路边广告牌上吊着的尸体就能推测出,彼时的形势有多么凶险。
中国外交部迅速展开了「撤侨行动」。
外交官宗大伟(张译 饰)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 饰)受命前往,协助撤侨。
按照原定计划,两人连机场都不用出,当天往返。
可临时突生变数。
大使馆发现,在努米亚的西部边境还滞留了一千多名中国人。
是以,宗大伟前往,与边境官斡旋,巧妙地说服他开放边境,为同胞们打开了撤离通道。
原以为任务至此结束,谁知,交战区还有受困同胞。
那里有叛军出没,十分凶险。
宗大伟只好带着成朗,继续深入交战区。
在没有粮食储备,没有手机信号的恶劣情况下,宗大伟带领着一百多人上路了。
他们既要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又要徒步穿越干旱的沙漠。
靠着对家的渴望,所有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最终创造了奇迹,走出了一条万里归家路。
说到「撤侨题材」的国产电影,我们自然会想到《战狼2》和《红海行动》。
毕竟这两部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成功。
《万里归途》不免会被拿去作比较。
区别在哪?
《战狼2》和《红海行动》更注重动作场面。
它们的主角分别是特种兵冷锋和蛟龙突击队,个个身手不凡,枪法精准。
《战狼2》剧照
反观《万里归途》。
主角是身着西装的外交官,手无寸铁。
所以电影更想表现「以文撤侨」,突出外交官决策和指挥的重要性。
导演饶晓志谈到影片的创作初衷时说:
「冲在撤侨一线的外交官,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是丈夫、儿子、父亲,这种力量很打动我。」
正是这样的理念,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真情流露的「普通人」。
尤其是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电影里埋下了一条贯穿始终的「家国线」。
他初到努米亚,心里一直记挂家中的妻子(万茜 饰),想尽快完成任务。
可临危受命,辗转西部边境和交战区。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陪在妻子身边,无法第一时间见到孩子。
一边是战火下的同胞,一边是即将出生的孩子。
这时候内心的郁结与烦闷是难以掩饰的,但他别无选择,唯有留守。
直到妻子联系上了宗大伟,多日来积压的情绪终于得以发泄。
宗大伟握住电话的手微微颤抖,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整个人瞬间就软了,蜷缩在一块岩石下。
得知妻子顺利生下一名女孩后,他激动不已,脑袋还狠狠磕到了石块。
这一场戏是全片最动人的桥段之一,也是张译演技的高光时刻之一。
身为外交官,他的职责是保护同胞安全,带他们回家;
可身为一名父亲,一名丈夫,他又何尝不想回家呢?
面对叛军的枪口,他也会害怕;
遥想异乡的家人,他也盼望团圆。
这都是人之常情,因为外交官是人不是神。
同样真情流露的还有宗大伟的搭档成朗。
他是初涉战场的新人,性格耿直。
起初认为应该把「联系不上大使馆」的真相告诉大家。
但宗大伟绝不同意,他担心这么做会导致人心涣散。
成朗出于同理心,宗大伟更有经验和大局观,两人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
其实,两种做法没有对错,但身为外交官此时不能犹豫,要果断决策。
因为战场上任何的迟疑,都可能使自己和同胞陷入危机。
轮到成朗独自带队时,他瞬间理解了宗大伟的良苦用心,没有说出真相。
不管是宗大伟还是成朗,他们内心的斗争其实远比周围的炮火更猛烈。
但为了一百多位同胞的安危,他们必须以大局为重,放下个人得失。
所以才有了前后的成长与蜕变。
张译谈到宗大伟这个角色时,联想到了最近在泸定地震中挺身而出的甘宇。
他们逆向而行的身影,都是普通人的身影。
可正因为他们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才凸显出勇气的可贵。
真实的震撼,是我看完电影的一个感受。
这种震撼,不仅源于故事的真实,还在于氛围营造上的真实。
正如监制郭帆表示:
「希望真实还原出外交官在战火纷飞中面对的困难和险境。」
我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度以为剧组远赴海外取景。
实际上,所有场景竟然都是1:1自主搭建。
占地两万多平米,共拥有七十多栋建筑。
小到街头的广告牌设计,大到路边的棕榈树景观,完美复刻出异域风情。
就连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军事设备,也全都是1:1打造。
简直以假乱真。
而且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和编剧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撤侨事件的报告文学。
拜访多位外交官,向他们了解撤侨事件的细枝末节。
尤其是拍摄穿越沙漠的重头戏,下足了苦功夫。
无论主演还是群演,没有一个人的脸是干净的,头发也始终油腻。
甚至为了追求经历过沙尘暴的效果,演员直接把脸埋进沙堆里。
可他们越邋遢,越不修边幅,给人的观感就越真实。
张译在沙漠中喝水的时候,有一滴水沿嘴角滑下。
他即兴发挥,顺势用手抹掉,然后舔了舔。
物资的紧缺和生存的艰苦,都体现在了这一滴水里。
这个桥段被保留进正片,导演赞不绝口。
用心的剧组加上敬业的演员,再加上优秀的后期制作,让《万里归途》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肯定。
在前两天的首映礼上,观众席坐着一位退伍老兵。
他说,「外交官就是不带枪的军人。」
他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首次拍出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骨。
虽然在电影中外交官的西装是破的,脸是脏的,但血是热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
《万里归途》从撤侨事件入手,落点于具体个人。
弱化了传奇性,放大了人性。
既有家国情怀,又有个人意志,更有同胞互助。
电影始终将「家」与「国」紧紧关联在一起。
在危难关头,支撑外交官和海外同胞挺下去的动力,正是对家的向往。
这也呼应了电影的结尾——
立足于国家的强大,放眼于小家的温暖。
除夕夜的漫天烟花和此前战场上的炮火纷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宗大伟还是会被声响吓到,但此时的他已不再害怕。
因为他马上就要见到日夜思念的家人,那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万里归途,归途的终点是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