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jiao 查看: 28
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
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正音:“矫”,读作“jiǎo”,不能读作“jiāo”。
辨形:“矫”,不能写作“娇”、“骄”;“揉”,不能写作“柔”。
辨析:“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装模作样”都含有“故意、做作、不自然”的意思。但“矫揉造作”偏重于做作;多用于书面语;“装腔作势”和“装模作样”偏重于不切合实际;常用于口语。
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语出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后亦用“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朱熹・集注:“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迹,若所谓天下之故者也。利,犹顺也,语其自然之势也。言事物之理,虽若无形而难知;然其发见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见。故天下之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也。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而者也。”
[1]矫揉造作:刻意地人工施为。
[2]然:如此。
“矫揉造作”是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可用于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此语见于朱子的《孟子集注・离娄下》。孟子原文是:“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意思是说天下人推求万物的本性,都是从过往陈迹著手,循自然之势而解。朱子对此的阐释则是:性,本为万物生而固有,若往前推求,必然有迹可寻且容易发现。又所谓的“故”当是自然而有,就像人生而为善、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就是说过往的陈迹必然是自然的,不会是刻意造作而成。“矫揉造作”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形容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后亦用于人的态度上,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
0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源)
02.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五:“吾儒之学,顺其自然;释氏之学,矫揉造作。”
03.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若西施、王嫱,天然国色,明珰玉珮,整整齐齐,岂屑为此矫揉造作小家子态哉!”
04.《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05.《镜花缘》第三二回:“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
06.《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至于节义两个字,从君亲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理无二致,……这纯是一团天理人情,没有一毫矫揉造作。”
㈠
语义形容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贬义。
类别用在“矫情做作”的表述上。
①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②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③这首诗里堆砌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
㈡
语义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贬义。
类别用在“矫情做作”的表述上。
①他的演出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
②他的演技过分矫揉造作,所以影评者对他的评价不高。
③有些歌星演出时矫揉造作的模样,令观众觉得十分反感。
④他的表情都是装出来的,那种矫揉造作,在旁人看来实在肉麻。
⑤很多员工喜欢在董事长面前矫揉造作,逢迎拍马,看了真是令人作呕。
⑥《未央歌》里的主角小童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所以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形音矫,音ㄐ|ǎo。矫揉,故意做作的意思。不可写作“娇”。
airs and graces
わざとらしくふるまう,気取(きど)る,見栄(みえ)を張(は)る,取ってつけたようである
forcer le naturel(agir avec affectation)
gekünstelt(gespreizt)
аффектировать(манернича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