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信息港文化知识栏目
解密:《满江红》到底是岳飞所写?还是明人伪作_《满江红》一词被认为是岳飞的传世之作,然而,史学界考评后却认为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理由是,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记载。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根据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的岳坟词碑。而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朝人考证也是伪作。除了史料记载上的可疑之处,《满江红
自古以来,台湾是如何纳入到中国版图的?_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而台湾除了台湾岛之外,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台湾岛在东亚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军事家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岛被纳入到祖国的版图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要对这段历史要熟悉。 一,大陆和台湾的早期联系 台湾岛最早的居民,是7000年前进入岛上的南岛语系居民,在中国古代算是百越的
岳飞真实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否火爆_岳飞是什么性格?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描写,但是从一些历史事件中,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舅舅狠批了一顿,不想他舅舅怀恨在心,有一次外出时居然向岳飞放冷箭,于是岳飞将其捕获,让部将王贵和张宪捉其双手,自己拔出佩刀,捅进舅舅的心窝。岳飞
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俾斯麦_1901年,北京的冬季格外冰冷,就连空气都传出一丝刺骨的寒意。关于岌岌可危的清朝来说,在寒风中传来的这个消息,比冬季更冷:当年11月7日,暂居在北京贤能寺里的李鸿章因胃血管决裂,大口地吐血,总算不治身亡。享年79岁。还在陕西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讯,唏嘘不已,追加谥号为“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在李鸿章之前,仅有林则徐、周天爵、骆秉章、胡林翼等少数几个汉人,获得过这个谥号。由此可见,清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被逼无奈_每一个鼎盛王朝都是踏着一条鲜血和白骨铺成的路而来。李世民就是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残杀自家兄弟,不光彩地登上帝王宝座。不过,李世民不是个不讲人伦的人,因此,可以想象,“玄武门政变”是李世民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李世民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了历代皇帝不能调阅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惯例,成为日后修订历史的重要疑点。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就明确地指出,《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关于玄武
大家了解的包青天,一半真实,一半虚构_如果让大家说出一个清官,而且又很会断案的人的话,我想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包青天”这个名字吧。事实确实是这样,包拯是一个断案如神,公正廉明的清官,很多人都喜欢这么一个人。只不过我们印象中包拯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各种小说、影视剧或者戏曲中的形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和这些情节有很多的不符。比如说包拯从小就被父母抛弃了,最后是跟着大嫂长大的,这个就是杜撰的。最明显的就是包拯的断案能力了,这个是最被
告诉你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告诉你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谁_包拯(999—1062)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深受仁宗皇帝的宠爱,更因为明察秋毫,破案无数,被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俗话说千里马还的有个好伯乐,谁是包拯的伯乐呢?笔者认为是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为什么说宋仁宗是包拯的伯乐呢,因为纵观包拯的一生,以他的秉性为人和脾气,是宋仁宗这样的仁君成就了“包青天”。我们来剖析一下包拯的一生。
万世景仰只为清明的包拯(包拯唯一一首诗)_包公虽然在断案以及传奇性事件上得不到史书的支持,但他确实是个清官,是个刚直不阿的谏官。因此,他虽然文采不如同时代的欧阳修,政绩不如同为官的王安石,但却被老百姓铭记于心。人民需要“清官”,而世上又少有清官,这样,“包青天”应运而生,戏越编越多,人越传越神。有几件事情可以证明他的高贵人品。一是端砚事件。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去端州(今广东肇庆)做知府。端州出产名砚端砚,当地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由于
Powered By 文化知识 2006-2022 www.kaqd.com 胶州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