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是秦朝大将,戍守北境抗击匈奴,对于稳固秦朝的边境功不可没。项羽是秦汉之际,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名将,更是被后世称赞神勇无双的西楚霸王。两个人虽然时代相差不多,只可惜蒙恬最终为奸臣赵高所害,没能继续守卫大秦边界,更是无缘见到名扬千古的项羽,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一种遗憾。那么,如果两个人都还在世,进行一番较量的话,谁会更厉害一些呢?
蒙恬是秦国将领,家中更是世代效忠秦国,从爷爷蒙骜开始,父亲蒙武,然后就是蒙恬和弟弟蒙毅。正是因为他们对于秦国的忠心,所以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但是与同时期的老将王翦王家比起来,蒙恬的主战场并不在六国,他并不像王翦那样致力于灭掉其他国家,而是在秦国统一之后,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也就是现在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那一带。
不仅如此,蒙恬还监督修造长城和直道。长城恶魔都知道,那是古代的防御军事,有了长城,才能够对外族进行抵抗,在古代,长城可以说一直发挥着作用。只不过秦国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叫修建,而应该是修缮,将原本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明朝时期又修的长城。
而直道,同样也是为了抗击匈奴而修建的浩大工程,联结关中平原和河套地区,全部用黄土夯实,总长达到736公里,同时也克服了交通闭塞的困境,极大地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恬还有一些其他的传说,例如造笔、造筝等,当然了,这些也都只是传说,笔的历史自然是要早于蒙恬的,即便他与笔有关系,最多可能也就只是对它进行了改造,而筝很可能也是这样,只不过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找不到确切的诞生时间,而民间又对某个人有特殊的情结的时候,很可能就会编造出一段故事出来,寄托自己的怀念,或者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
而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父亲姓名不详,有多种流传的版本,只是因为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无从确认到底是谁。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现在江苏苏州一带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他率军东渡,救下赵王歇。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项羽以少胜多的杰作,经常为后人所景仰。毕竟,就算同处于项羽的境况之下,也不见得有人能够重复项羽的辉煌。
鸿沟协议,是项羽和刘邦订立下来的约定,项羽因为腹背受敌加上粮草不济,只能把自己手里的刘邦的家眷还给他,以此换取两分天下的盟约。谁料,刘邦却在之后撕毁盟约,意图一举消灭项羽。虽说其中有不少波折,但是项羽最终还是被逼到了乌江畔,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说是孤军奋战的项羽,在一个人斩杀了近百名汉军之后,自知结局已定,自刎而死。
也正是因为项羽最终没有听从乌江亭长的建议,渡江回到江东,所以后世也无不钦佩他的大义。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汉武帝眼皮底下写《史记》,还是把项羽列为“本纪”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的心里,项羽虽然败给了汉高祖,但是他仍然配得上是一位帝王。
蒙恬和项羽,都是英雄人物,蒙恬被后世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原因就在于它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保得北境的安宁,项羽被清朝一位名家之女李晚芳赞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更有李清照的诗表达了怀念与敬佩。这两个人,可惜无缘得见,如果能够碰见,从身份上来说,当然是敌人,但是也只有势均力敌的双方,才会有“英雄惜英雄”的感触吧。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在对于军队的统御能力上来看,蒙恬还是略胜一筹,不论是小规模还是大规模的战役,蒙恬应该不输项羽。毕竟镇守北境十余年的资历不是白来的,而且,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加上地域风俗的原因,他们应该并不像中原地区一样统一,而是比较分散,试想如果这些分散的部队,今天这个来骚扰,明天那个来攻打,后天大家结个盟一起来,岂不是很考验主帅的统帅能力?
而在这方面,项羽之所以不及蒙恬,是因为他虽然有过两次后世津津乐道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与秦兵对抗,彭城之战又用巧记击溃刘邦,由此看来,项羽似乎更适合以“非常理”的方式取胜,而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作战中都会遇到。
但是从单打独斗来说,蒙恬肯定是打不过项羽的。毕竟,项羽可是一个能够举起大鼎的勇猛之士,而且乌江畔,项羽与仅剩的二十八位兵士斩杀汉军,一个人就杀了近百人,当然这个数据未见得就很准确,但是比起“六百多人”的说法,多少更靠谱一些。而且,项羽最终还不是被汉军杀死的,而是自己举刀自刎,因此,论单打独斗的功夫,蒙恬绝对打不过项羽。
只不过,两位名将毕竟没有什么交集,只是这样的推测,也不能代表他们的实力,如果他们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战,或许对于后世来说,将是更精彩的一段历史。
蒙恬实力到底有多强(蒙恬实力到底有多强啊)
2006-2021 www.kaqd.com 胶州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