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常识 » 正文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看: 66次  时间:2022-09-17  分类 : 文化常识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廖仲恺简介:廖仲恺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廖仲恺生平经历

一、早年经历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1893年,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病故后,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

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

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

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女儿、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二、伉俪佳话

在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坐落着一栋坐北朝南的青砖石脚二层小楼,它就是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夫妇曾经的居所,“双清楼”所在地。

1897年,由于经济上尚未独立,廖仲恺与何香凝新婚后,便与他的哥哥廖恩焘一家合住在广州市三官庙的廖公馆,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夫妻二人在二楼屋顶的晒台上搭了一间小屋作为自己的居所。

在简陋的新居里,这对不曾相识的夫妻逐渐相知、相爱。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青年出国留学,希望学成归国后,改变中国危亡局势。出洋留学的风气盛极一时。廖仲恺结束了香港皇仁书院中学生活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

为了支持丈夫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遭到娘家人和廖仲恺嫂嫂的坚决反对,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宝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金”,资助廖仲恺赴日留学。

1903年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在同年4月抵达东京,开始了夫妇二人的旅日留学生活。

同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在日本东京结识了孙中山,被他伟大的气魄、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动,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

廖仲恺、何香凝二人遵照孙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此后,夫妇二人便追随孙中山,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之路,也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04年3月,廖仲恺考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学习,既而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两人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租住一套公寓,并命名为“觉庐”。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先后入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而作为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何香凝担负了革命党人的联络和勤务工作。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忙碌的学业与革命工作期间,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的相继诞生,给夫妇二人紧张的生活带来温馨的家庭乐趣。而这期间廖仲恺多次奉孙中山之命,潜回国内到天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从事联络革命志士、宣传革命道理、筹设革命机关等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家中妻儿。何香凝在参与革命活动的同时,独挑家庭重担。

辛亥革命后,廖仲恺夫妇追随孙中山回到祖国继续革命事业。廖仲恺先后担任过广东枢密员、财政司长兼国税厅长等职,对建立和巩固新生的广东民主共和政权作出诸多贡献。

廖仲恺和何香凝,这对革命伉俪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精力,在事业、生活中相互支持、志趣相投。

三、投身革命

1906年,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

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

1909年,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先後任广东任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

<< 上一篇 下一篇 >>

搜索

推荐资源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2006-2021 www.kaqd.com 胶州信息港